Friday, April 11, 2014

翠婷《楞严新粹》第4章 八识表解p163-190_心得报告



读到文章的末端时,心里只有一种感觉:气沉丹田,回到don’t know mind…
简言之:理通则心平,心平则意宁;意宁则气直,气直则脉通。脉通则体泰舒捲自在、任运无礙也。
乖乖地回到功课上breath in, breath out. Breath in, breath out…

[对!只有行动,已非语言文字了!]

翠婷《楞严新粹》第4章 八识表解PG135-162_心得报告



八识表解,阅读后,再加上之前师父的厘清,似乎更能够掌握心与识,但有时又似懂非懂。。。
之前对阿赖耶识的认识,只限于“种子”或“有储存资料功能”的部份而已。当文中提到,阿赖耶识于一真法界中,凡夫所执迷的、所局限的,其实只是真心中的一小部份而已,这从真心而产生的识,乃是最广义的[阿赖耶识]。这不禁让我开始省思。
心中突然冒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疑问:
从文中知道,投胎乃是[我爱执藏识]之见分,带着依[]所形成的细身和过去所熏习的[种子识]而去投胎也。所以从我们出生以来,所有的言行举止以及业习,除了是今生所学习的,当中也包括了过去累世以来的“种子识”。
那,只要是还没大彻大悟,所有的言行举止都跑不出“无明妄识”么?
然而,韩国禅所教导的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以及正确的操作,所谓正确的处境、关系及操作,都是靠我们过去所学习及认知,而标榜为“正确”的。那,那些所谓的“正确”是不是也是一个“妄识”呢?可是,这样的说法,好像很奇怪哦~因为清楚地知道,当回到不知的心而产生妙有的时候,那已是真如本性的显现,超越了妄识的部份。
哎,我似乎掉入了一个死胡同。或许我无法真正了解一真法界以及最广义的[阿赖耶识] 的真实状况吧~
还是直接回到真心,only don’t know~~

["正确"是圆融和妙用,不要分别计较文字。]

Sunday, December 1, 2013

国丰《楞严新粹》第4章 八识表解PG135-162_心得报告

师父把生命的运作实况分析得巨细无遗。流转了多生累世,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原来只有凤毛麟角。我们的心粗糙得以为生命就只有这个身体和“我”所拥有的一切和面对的外境。

万法唯识。外境的显现都是因为有“识”的作用。而这个“识”是流转幻化的,所以在不同的缘起中会显现不同的境相和识相。所以,一切外境有所谓的好与坏吗?非也,这只是“识”的作用,我们自己的标签而已。我们的惯性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把标签放上去。以能见者,称为“心”;以所见者,称为“物”,用对立的方式理解这个外境,把自己的真理隔开。从而产生了“我”,然后执着这个“我”为生命。这就是我们一再掉入轮回陷阱的原因啊!

其实在读这一篇的过程中是蛮吃力的,但是当把整个八识弄清楚后,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欢喜。原来生命皆是缘起而非实有的,因为还没见到实相,所以凡夫才把一切法误分为“能”和“所”,即IMyMe。意识形态因此得以运作,我们却离真理越来越远了。放下IMyMe,回到思维前的心,那不知的心,即是真理显现之处。

楞严经的核心是指出一切众生,轮回世间不能解脱的妄见。由于意识形态太坚固,导致知道后又忘记。只要掌握到重点,修行就事半功倍了。终于肯定了不知的心。


Thursday, November 28, 2013

美秋《楞严新粹》第6章 耳根圆通与参禅法门_心得报告

哦,原来修行的方法也有计较功德、有圆通与不圆通之分。但这是给初发心者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
“性”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真心觉悟、观照的能力是超乎意识思维之上。书里说得很明白了,只是差我们去体验、体证而已。
从闻性去觉悟自性。我执是这种种尘相的主导。要从对声尘的攀缘执著而回向到对闻性的觉悟、对闻性的契合。觉悟于真如的心性。

看到这一句:“若为有境界故,才清楚明了。则无境界时,又如何呢?”是啊“故心性明了者,乃为心性本就是清楚明了的,而非因觉照尘相,才清楚明了的。”我们很容易在“相”上用功而以为自己很进步很努力了。要把妄想杂念去除干净。

这一篇断断续续的看了好几次,印象中是修行不论是什么方法,到最后都是一样的。总结部分提到修行是很单纯的,就是从粗重的执著先消除起,到最后脸内在的我执和作意心也全消除了。说了这么多,也是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去做、不断地做直到到了。只是就如赖床般,我们都知道是要醒来,可是却还对这张床眷恋不已。时间到了,还不能醒来,怎么办?


Just do it 不再是口头禅, 直进行动。

美秋《楞严新粹》第五章 二十五圆通_心得报告

看了两遍,只是知道知道了要去实践。活着就安于当下。不被物转、转著相而见性。。。
生活里无时无刻都处于法中而不知。科学、知识是佛法的一部分。我们以前都有学过类似的而没有照见之心。书里提到共同原则就是从悟空于法空,而证入心空。记得有一届的全营题为“空慧行。到彼岸”。果煜法师提到得透过空的智慧,去慢慢消除内在的执著,才使我们的心,能真正平静下来。很多时候,是自己捉着一些东西,已经发生的、未发生的。。。这让自己、身边的人也苦。安于当下,简单的四个字,却不是每次都可以做到。唯有提醒一直不断的把那散乱的心拉回当下。
修行的因地,从理解、返照、相应、契入而征得不生不灭的心性。从因地出发,迈向圆满的果位。
嗯,就这样,一直不断的训练,让这颗心得以平静下来。。

回向》功德
转著相为见性》解脱》功德
回向==》转著相为见性。

Clear mind, moment to moment just reflect. Just do it! J


心平静之后,还要有正确的操作。

美秋《楞严新粹》 第8章 五十阴魔_心得报告

一切都会过去的。以平常心看待~即不著相、不随相转之心。不离开方法、保持正念、趋向佛道。

修行乃为降服我见、我慢。修行可证真如心、降服有所求的习气(察觉后不断剥除最后达到无所求)。真正的魔乃是众生的无明业障、我见我慢。所以从内在去降魔才是最直截了当而无后遗症也。著相就是魔,见性就是道。“空”乃一切都可放下, “有”乃一切都可涵容(一切无碍)。这真空妙有的真如心,才是降魔最重要的心要。很多时候,障碍自己的是自己~那么,空,乃放下对自己的想法;有,乃包容自己的一切,接受当下的我是如此。再进一步呢,保持3C

正知见的建立很重要,即见性不著相。修行的心态,不可急功近利。最后要安于孤单寂寞。安于如蜗牛般的步行,不求很快有成就,更不求让别人来肯定自己我的成就。

看完整本书了,知道的不少,了解的不多,做到的。。。不知,哈哈~~知道了,就去做,做到才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可是相信会有到的时候。。。纵然如蜗牛般的步行,安于之。

Clear mind, moment to moment just reflect. Don’t know. Only go straight. Just do it! J

修行只有一条路,知道了就去行动。


美秋《楞严新粹》第4章 八识表解PG163-193_心得报告


这一篇,是华藏工程后才写的。忙碌的工作,却是会让自己以为是机器/电脑。哈哈。。但,我们是有情啊~

看了这几十页后,很佩服果煜法师,吧佛法融入了现代科技,而且解释详细。道出了整个修心修身的关系。重点是修心,但也必须看身的程度。
心既明,则气随顺。心像一个人,气像一匹马,脉则是道路。所以,要有清明的心,明明白白的照见,呵呵。。。那么,就可以指挥这匹马,无路可以找到路,小路可以变大路。哇,说到很容易。知道了,不算哦。

方向很重要,有人、有马、有路,但是要去哪里呢?呵呵。。。看到《楞严经》的宗旨,见性而不着相,就朝着这样个方向走吧!

越把心量放宽,执着就会越少。就像打坐时的疼痛,如果一直去注意它、放大它,就不会觉得是痛了。一切都是妄想执着。。唉。。遇到境界时很容易陷入,常常要提醒自己回到不知的心,这次做不到,下次再努力。。。不知为什么,写到这里,很想笑。。哈哈~ 嘻嘻~~呵呵~~J  :p

理通则心平,心平则意宁,意宁则气直,气直则脉通。脉通则体泰舒捲自在、任运无碍也。
哈哈。。。看来,这硬碟里有很多不通的地方。

Clear mind, moment to moment just reflect. Just do it! J

不通则痛


美容《楞严新粹》 第8章 五十阴魔_心得报告

以前,一听到“魔”都会很害怕和抗拒的心里出现。但,果煜法师诠释的“魔”和我们想像的“魔”是有所不同。法师把魔比喻成“魔”是很可爱的,以众生的习气而言因为可爱故才会执著。无论魔是多么的可爱,一但著相就是魔,而见性就是道;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大原则。
那,为什么会有魔的出现呢?由于众生的无明以及错误的知见,把“我”当成实有也因此产生了“魔”。所以,有“我”才会有“魔”的存在。一切的魔都是“我”的延伸,只有泯灭“我”才能消除内心的障碍。
目前,“我”的生活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事业顺利和婚姻美满是让人很著迷和迷恋。这也可以说是魔的现行。所以说好的处境也会带来坏的另一面,就是时常被外境所迷惑。偶尔,有些时候心处在清净时是可以生起觉性而回到修行的道路上。所以说我们要对目标很明确,就是见性开悟而儿;没有其它的蓝图提供给我们游览。
再说,开悟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知见是我们不可忽略的。这都是知道而已,真正功夫就是看我们的体证了。
我们相信做到吗?我们对三宝有信任吗?JUST DO IT……..


当遇到逆境和顺境的发生才知道自己对三宝的信心有多深。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俊伟 《楞严新粹》第7章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_心得报告

文中提到“如果淫心不断除,连了生死都不可得。。。不只要将淫心断除,甚至要使欲断除的心,也丝毫不起。。”以前对淫的概念都停留在狭义的,没能看见其实都是自我执持和扩张,源头都是来自『我见』和『我慢』。一直以为我要这样修行才对。。我要出家。。我要开悟。。我要断除淫欲。。甚至就像书中提到的一样,总希望修行能有所成就,这都是不断在和“我”打转, 有我又如何开悟呢!可能还没开悟就先堕地狱了。这些日子不断的训练问“我是谁。。。不知。。”,虽然发愿修行,但不求什么了,只是继续努力。。

[ 放下期望,以无所得故,直进不知。]

俊伟 《楞严新粹》第6章 耳根圆通与参禅法门_心得报告

从小就喜欢问东问西,对事物都好奇的想知道真相,中学时常会问自己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学佛后就喜欢问如何解脱,虽然没有一个特定的问题但内心一直是有强烈的疑问的。当学习到韩国禅,开始只用这个疑问“我是谁。。。不知。。”虽然还不能做到无时无刻都问,但都会时常提起这疑问,“我是谁。。不知。。”

[ 我是谁?不知。还要更进一步Only just do it]

俊伟 《楞严新粹》第五章 二十五圆通_心得报告

不懂也不痛的清净心,昭然常存。。。。再次让我想起车祸的经验,在极大的痛楚过程中刹那间发现有个不痛也不动的心,那时有片刻痛楚的确淡薄,原来那就是所谓的清净心。这不动的心也可在贪念起时觉照内在念头的起伏,而做出正确的反应。在销售的过程其中一大挑战就是货源不足而流失客户,那天接到了订单而内心升起了贪念,冒出了为了不流失这订单而违规的种种想法。这时一股力量告诉自己应该诚实告诉顾客,如果流失了这订单就接受吧。结果如实告诉顾客后他们也接受折中方案。感觉在不断训练这心时会形成一股力量让我在抉择时做出正确的运作。

[ 回到不知的心时,会心安理得。

宝宝 《楞严新粹》 第8章 五十阴魔_心得报告

从小,我就发现我们的心是不能时时安定的。顺境时,我们不觉得怎样。我们还会贪求得到更多。逆境时,我们很想要快点远离,快找方法离苦得乐。小小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心波动的无法自主呢?遇到问题,我不知如何处理。我闷闷不乐。我常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永恒的快乐呢? 拥有短暂的快乐,我觉的不满足。后来发现自己太悲观了。

看了五十陰魔,原来一切都是来自自己。要除魔,也唯有靠自己老实的修行。

近来的状况不是那么的好,心得起伏也很大。突然有个感想就是我们忙于周围的事物但都对解脱没有帮助。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就是为了赚取世间的欲乐。当生活顺利时,我们还乐着呢。 当生活不顺时,我们就苦不堪言。时而乐,时而苦的生活要过到几时?

我的伴侣不持劳苦的提醒,再提醒。。。。。唯一的路,修行吧!


[ 人生的意义只有修行一条路是真理。感谢你的伴侣是菩萨的化身。]

宝宝《楞严新粹》第6章 耳根圆通与参禅法门_心得报告

Bad situation is good situation. Good situation is bad situation. 换了部门工作,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习。 看见自己掌握不到的事情,心开始慌。为什么会慌?觉得太多的事物我应对不来。虽然常常提醒自己,Just Do It. 一直的提醒再提醒但发现自己的心很乱,很担心因为怕自己漏了东西而被责骂。压力就这样的开始了。当工作到了很晚都无法完成时,我开始沮丧。我觉得自己的办事能力受到打击。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惯性再次的显现,我无法如实的接受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负责的东西就是要办好,但我在新的部门都不到一个月,很多东西都在不清楚的情况之下,怎么可能处理的妥当呢?最后我看见,我的害怕是怕被责怪。怕别人的眼光。我的“我”是多么的大。

我都知道要放下这一切,如实的接受。往往我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害怕的心再次的出现。怎么降伏其心呢? 专心念菩萨圣号。心安定了些但这不能持续。我有时也真的很受不了自己。我到底是怎么啦,为什么就不能安抚这颗心呢?

当我们环境条件好时,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应付世间的生活和修行的功课。有时还贪图世间的快乐。当事事不如意时才惊觉原来我们是不能自主的。这使我痛苦很想快快离苦。 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似乎是个假象,但还是一直不愿意清醒过来。天呀,我要愚痴到几时呢?


[ 老实做功课,接受有业有报的正见,就不需再问那么多个「为什么」了。]

宝宝《楞严新粹》第5章 二十五圆通_心得报告

修行的方法,方式有很多。有了相应的方法,就好好的用功吧!但愿有天,我能心安自在不被境转而受苦。


[ 只要发愿行动,一定做得到。]

宝宝《楞严新粹》第4章 八识表解PG163-193_心得报告


第八识(电脑档案):广义的乃指万法,狭义是指种子识
第七识(作业系统):末那识,所谓的我执
第六识(显示器):现识,分别识。 意识
前五识(输入、输出的设备,但必须透过显示器才能操作。显示器又被作业系统操作):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时依存於第六识,才能有作用。但主要操作是来自第七识。

作业系统的更新,比喻悟性的提升。
安装新的程式,比喻乃对应於生命广度的拓延。
程式的的更版,比喻对于生命细度的精致。

对于生命的高度、广度和细度,都提升了,才是全方位的生命也。

近来换了部门工作,从新开始学习。看见自己的执着。这执着什么呢?放不下自己脸。 捉着别人的眼光是苦的根源。为什么我不能如实的接受自己的不足呢?又再次看见自己的执着。


[ 知道后,就要马上行动,才能有所不同。]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13

翠婷《楞严新粹》第6章 耳根圆通与参禅法门_心得报告


在重新消化這一章的內容時,腦袋有卡住的感覺。

根據果煜法師所言:以[剝捨]的方式,而進入默照禪。如起任何妄念,就立刻將之截斷去除。必將一切境相趕盡殺絕,直到趕無可再趕,剝無可再剝;則自然能現起真如心之妙用。

那其實是否可不必深入地去觀照自己內心深處或問題(煩惱)本身的根源(因)?

仔細一想,確實韓國禪的教法也只是提到:不知的心,如實返照,和正確的操作。教法直接俐落。思維升起時,只要切斷思維,只是去做。如是而已。

省查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很多時候不是100%的just do it,在做的過程當中,往往還是有很多的妄念想法參雜其中,故無法真正體驗內外合一。內外合一的時候,也是能所雙泯了,對麼?

好吧,既然自己的妄念何其多,就用[剝捨]法吧~

咦,寫到這裡,突然想通這個[剝捨]法,其實也是我們常說的”cut off thinkings” 啊!哈哈哈哈。。。

Ok, JUST DO IT~~!!


[记得要有正确操作才是最终目标。]

翠婷《楞严新粹》第5章 二十五圆通_心得报告


境不轉,心轉"。這句話,常聽多了。

但在這一章,文中提到:其實[不轉],就是轉已。頃刻間,又有不一樣的感覺了。


是啊,其實只要對外境的一切,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回到如實返照的功夫上,那心是如如不動。心之所以要轉境,那是因為心已起了分別計較能所對待了。

那要如何使心常常處於[不動]呢?

突然想起之前在行者培訓營的一個小小的領悟:只要能夠如實坦然地接受每一個發生(果),而這個發生不限於一件事情/事件而已;反之是時時刻刻,只要六根接觸六尘,所產生的六識,那統統其實都已是一個果(發生)的顯現。只要能夠接受,那一切都不是問題,更不會被境所賺了。換言之,也是時時刻刻just reflect


當然在學習韓國禪的過程中,知道只是停留在just reflect還是不夠的,one more step is necessary .就如果煜法師所言的:乃轉[著相]而[見性]。那該當如何轉著相而見性呢?經文是提到25種方法。但,總覺得cut off thinking回到don’t know mindjust do it等等的方法與自己比較相應。


所以,還是only go straight, don’t know


[25种方法是别相。总相是回到Don’t Know Mind。众生根契不同,因此须要不同法门。]

Tuesday, September 24, 2013

美秋《楞严新粹》第7章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_心得报告


戒,与法、与解脱相应。身见、我慢、我执、著相等等都是要放下的,透过守戒慢慢的放下。

戒律,是在保护我们免于三恶道,更咳积极向上向善,降服我慢、放下身见。。 

果煜法师在文中提到很多观点,戒、吃素、广结善缘、不受后有;因为要广结善缘就不能不受后有,说选择权在我们,要不受后有或广结善缘?结善缘还是要的,只是不要执着于结善缘吧,呵呵。。


果煜法师在总结部分提到《楞严经》,在理上讲得非常崇高,且在事的修为中订得非常严谨。这严谨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不刻薄对人,还是要珍惜人缘的福,要圆融。我们是何其荣幸,有一班法侣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增上,好好珍惜,就是去做。Try and try and try.. just do it!!

感恩!


Clear mind, moment to moment just reflect. Just do it! J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广修供养,通过媒介放下分别执著,而达到平等心。

翠婷 《楞严新粹》第7章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_心得报告


在讀著這一章的時候,腦裡想起了六祖壇經的一句話: “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已明心見性的人,當然是無功用行了。

然而對還未見性的人而言,則須從種種的修行法門下手。理論上,果煜法師都闡明清楚了。接下來,就是信解行證的部分。 

只要按照佛所教導的修學方式去努力,我也能夠證得真理。以具足這樣的信心後,才能從信發願,而去依止諸善知識而多聞薰習思維義理。"

如一個人在修行後,有了某些體證,故必對自己佛法更具信心。於是從此信心,就更能勇猛精進,以去深入經藏,因此能解得更高的佛理;在行持上就能更安穩更落實,於是能證得更高的境界。故,信解行證就像螺旋狀一般,不段地越爬越高,而無終止。" 

這也讓我想起了禪宗有提到:大信心大憤心大疑情為禪修的基本條件。

捫心自問,我對自己佛法有多大的信心?是完全100%相信麼?偶爾是,偶爾又好像不是,尤其是checking mind升起的時候。

不過,感恩的是,在學習韓國禪的薰習之下,不論遇到甚麼,只要正念升起,就會提醒自己回到just do it的當下。做,就是了。還沒到,就不斷的嘗試嘗試再嘗試。。。


just do it 同时也是欢喜再做下一次,行者培训营和韩国禅法是一不是二。

宝宝《楞严新粹》第7章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_心得报告


以下的摘录可以理清知见,要证得开悟解脱就得靠实修的努力。不然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近来的状况没有很强烈的想要或不要达成开悟。要和不要是一种对立,也是一种执着。急着要开悟也没用因为开悟不是你想要就可得的。 看会来,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不是这样吗?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要就可成事的。我们因为颠倒所以执着执取。回到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结果就回归自然吧!心放开了,日子也会好过些!J


三无漏学:


毗奈耶即(律)的修学次第记载如下:-

1.     摄心为戒:把心从贪嗔痴中,收摄回来;心即不再贪嗔痴。

2.     因戒生定:即粗重的贪嗔痴熄灭了,心就更能安平;在安平的基础中更以修定,定则易於成就。

3.     因定发慧:心即安定不动,故消极的能不被过去的妄识、业习所牵连,而积极地乃更方便去修观、参禅,故能见性发慧也。
 

楞严经的修学次第记载如:-

1.     信:相信世间有真理

2.     解:信诸佛如来,已经证得此真理

3.     行:要按照佛所教导的修学方式去努力修行自己也能证的真理。

4.     证:自己也能证的真理


四清净明诲 (戒律中的四条重戒)

1.     不淫

2.     不杀 (在家戒,不偷为首戒)

3.     不偷

4.     不妄语


菩萨道与解脱道 (非一非異)


菩萨:觉悟众生。未觉悟者,求觉悟;或已觉悟者,更帮助其他众生得觉悟。真觉悟者,即能由见性出离;而趋向解脱。


解脱者:必透过觉悟的过程趋向解脱。


放下对立,安于当下的生活,少了一些执著,日子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