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30, 2013

俊伟《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修行最终目标就是破除分别我见和俱生所见,这是无可置疑的。但生活在一个不断强调建立自我为主的大环境中,每天的工作,人,事物都依建立“我”和“我所”为最终目标。有感在入世中行持出世的无我谈和容易。最后还是回到做功课,多培养福德因缘。。。

多培养正面的知见,就可以接受任何一个发生了,信任不就是放下了差别相吗?

皓永《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在看着树上的花时,眼根接触到花和光,所显的是黄色的花,心在此时了别了黄花。如果看见花却又在想着其他事情,可以说心在了别想着的事情吗?还是说,这些都是妄识?

最近,知道自己负责多工作时会尚且搁置一些模糊地带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也得要用上一些时间去完成和呈交给客户。我会选择先处理要紧的工作。这时发觉心有不安因为没有把实际情况回报上司或客户,而且还没把工作完成,也拖了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借口是指示不明确,暂且不去理会。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舒服也让他人知道实情和需要的时间?

当然是妄识,不要期待一箭双鵰。除非真正的放下自我之后,才会让自己舒服。

皓永《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77-112_心得报告


心者乃了别,不生不灭。相是被了别,有变化,有生有灭。 缘只是见相的因素。这一章把性相分得很清楚但顶多只是正见。 日常生活无不一是普贤境,因为没有深刻的体会而无法捕捉到生活中的“性相不离”。

踏实地去做忏悔法门。


Saturday, April 27, 2013

家民《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最近,一直在生活与生命上观照着一个问题:修行是为了什么?
回首看看自己修行的道路上,一开始是勇猛精进的。可是,回想时却发现到其实自己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正知而已,并没有达到正见。何以见得呢?因为生活上并没有变的自在,反而紧绷。学习了一段日子,如果生活上没有变得辽阔自在,那就是时候检讨了。
当初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把心量扩大,消除我见,一切平等,活得自在。生活上的状况,就是修行最直接的审核了。若生命没有美好些,那之前的修行都只是大脑的用功。检讨生命后,做出了调整。
文中提及,修行唯从消除我见、我慢去着手,如何把这些框框消除,把[][非我]的界限消除,达到平等性智。发现到自己最近有好些体验,是[][非我]的体验。在公事上、家庭上,难免会有紧绷的时候。可是,对于流言蜚语和争吵的情况下,放开了,不会因为如此而烦恼。别人误会时,是没有去辩解的,当下却是清清楚楚,没有怨恨,这误会是美丽的,是一个因缘具足的发生,是圆满的。发生这种事情时,是有点惊喜,感觉到心量好像在那一刻开阔了一些,生命也变得自在些。这种感觉很实在。
往往生活上问题的根本在于,当有发生时,很快地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执著他。别人误会了,想了一大圈,忙着去辩解,越辩越气,越辩越觉得委屈。一切都是来自于[][非我]的界限。只要当下马上cut off thinking,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接下来就是keep don’t know mind, just reflect,然后自由自在的在辽阔的天空飞翔。

修行是渐行的,不要因看不到成果就开始怀疑。

翠婷《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在读到这一章的末端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更深、更微妙的感觉:一切只是如实返照而已。内外如一的境界,不就是outside inside become one, 也即是 just reflect么?当然学过公案禅的,知道just reflect后,还有one more step,即correct function也!
修行的路不外乎是回到don’t know mind, just reflect, correct  function这三部曲。
然,看似简单,真正要做到就不容易了。
最近在生活上,尝试训练自己把注意力放在丹田,用丹田呼吸。不管是在坐着、或闲着无事、或正在驾驶、或正在步行、或正在用餐、或正在做功课等等,只要记得,就提醒自己要回到丹田呼吸或是just do it的功夫上。 但,往往会发现到,当用上功夫没多久,念头、妄识就开始满天纷飞了。当回过神时,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继续保持觉知。。。

[分别我见] vs [俱生我见]
从拜佛这个功课里,可以很明显地看见自己的俱生我见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啊!
每天108拜的功课持续了约2年多的时间吧。早前因发现自己的功力不够,再加上禅师的鼓励,所以给自己加了功课—500拜。结果惯性反应马上反弹,意识跟潜意识严重的在拉扯着。曾经一度,败给了潜意识,连最基本的108拜都荒废了。哎,道心真是不堪一击啊!继续跟潜意识沟通,讨价还价后,最后达成的“协议”是200拜。
从这过程中,自己也不尽怀疑:这样的协议对吗?这样的协议是不是在“纵容”着自己的惯性反应呢?不是因为看到自己如此般的惯性反应后,更应该结界去做、进而断除惯性么?可是,我清楚地知道目前自己的反弹力很强,即使只是那区区200拜而已,有时也会在那左斟右酌。现在唯有如师父之前所说的,像小孩般酱哄着潜意识,继续沟通、继续参。。。
最后,心里有个小小的疑问。
文中提到:见道时,乃消除分别我见。而修道时,再降伏俱生我见。
那,当回到不知的心的时候,是不是已同时消除了分别我见以及俱生我见了?
本身认为是。

这是分别我见而非俱生我见。不知的心越来越强时,才不被两者入侵。

美容《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性”遍一切处,无处不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只是我们没见到更没察觉心的本来面目。我们都知道人生的目的就是修行,但是有些人越修越不行;也不知道修道关键处在那里?因为一般上都是著相修行都不知道;真是很惋惜的事。果煜法师:「只要我们觉悟到诸法本是宽广无边,心性本是不动无为而堪破“自我”的虚妄。所以,拍!只是这样。修行只是如此。
堪破“自我”和放下“自我”是一样的让我们朝向还我本来面目。所以说师父有说过行者营里的课程放下“自我”可以让我们见性开悟是真实的。但,我们是处在相信还是信任?
最近,生意上的营业有着很大的起伏。这种起伏就显现出差别相。反观自已的心性是不受波动的。从这个发生里领悟到得意时的傲慢,傲慢是也来自于“自我”的延伸。
起时是一个相,落时也是一个相。如实接受,如实反照;正确的经营模式就自然出现。所以说佛法是不可思议的。这一个冲击令我放下自我之后,真如心越来越清明和纯净。

生活中的每一个发生,都是诸佛菩萨来度化众生,能相应就有感应。

Thursday, April 11, 2013

国丰《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心性是如此宽广,然而我们却一再地将设限。意识形态、大脑、思维模式、妄想等等,就是所谓的设限啊!这些设限让自己不能只是去做,每每都有很多想法而阻扰自己的前进,看不到万法的共同性而活在无始无明中。

我对瓶子的譬喻感受颇深。我们就是不断的把生命摆进很多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瓶子,然后称之为。瓶子好看庄严,我们就贪爱它,认为生命多姿多彩;瓶子丑陋不起眼,我们就起烦恼,认为生命其实暗淡无光。我们要见到相,才会相信,简直就是作茧自缚。然而,当把所有的瓶子给打破,那还剩下什么呢?一切回归于一,真如的圆满境界也!

若欲真修行,反其道而行也。师父把修行的重点和方法说的非常清楚。接下来就是要用行去知了!

Only just do it. 很多时候早已知道,只因为过去业习胜过心甘情愿。因此更要发大愿,非行不可,否则愧对三宝。

国丰《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77-112_心得报告


心者,了别是也。心的本来面目只是了别,那么没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烦恼呢?着相也。我们所思、所念、所想,原来都只是因为心了别中所显现的相。面对这些相的当儿,心里产生爱染或抗拒,意识形态显现,烦恼就会来了。

记得在一次的课程里,大峰禅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If you want something, don’t check.

If you check, don’t attach.

If you attach, don’t hold,

If you hold, don’t be surprise.


一言道破我们凡夫烦恼执着而轮回生死的原因。人生是苦,然而这些苦都是我们自己要的。不是吗?我们无始以来流转了无数次,每一次的“生”都因为我们对相的染着而有的。既然染着了,就肯定逃不了轮回,也无需对所面对的苦大惊小怪了。

任何一个发生只是发生。心是一面镜子,反照实相,从不对彼加以标签注解。只是凡夫将种种的相注入自己的想法概念等妄识。然而相却变幻无常,众生随着它而转,哪能不烦恼呢?我们有太多的虚妄的概念和想法,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是去做”,反而有很多“我”和“我所”。

当清清楚楚看到心相的幻化只不过是依性而起的种种妄识,而能安住于性,就不起染着之心,轮回之苦自然脱落,慈悲心自然生起。修行之终极目标,不过如此矣。

保持不知的心就是从相的变化中迴向於性。如如不动之心就不会掉入 I  want…

国丰《楞严新粹》第2章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_心得报告


在学习禅修时,禅师都叫我们心里守着一个大疑问:“我是谁?”。海云继梦在《十大愿王》里提醒我们在广修供养时要带有疑情:“我这样做对吗?”,才算是符合七菩提分的法供养。然而,对于“疑情”,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一知半解的。

经果煜法师这么一说,终于了解到原来所谓“疑情”,是因为我们察觉原来所建立起的架构有缺陷而产生对世间的疑惑和烦恼,然后进一步去修正和调整。这让我有一种顿然开窍的感觉:“原来如此!就是这样!”。

很小的时候,心里就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我?”、“生命是什么?”。这也让自己对世间的真相充满好奇。小学的时候,当其他同龄的朋友还在玩捉迷藏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迷上倪匡的科幻小说。一有空,就会往小说漫画出租店钻,两年内几乎把他所有的小说给读完了。我尝试在科幻的世界里找到生命的面貌。直到初中接触了佛法,当听到师父说佛陀就是觉悟真理的人,茅塞顿开,立即认定了佛陀就是我人生的导师。至今,此信念没有改变过。

学佛多年,可以说佛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会因为学佛了就没有烦恼了吗?其实不然。每每遇到逆境,心里就是会不自在。有时甚至会转牛角尖,放弃了修行。所幸有了佛法的引导,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自己的不圆满,从而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尤其,行者培训营简直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它告诉了我一切原来是自己,自己原来是一切。如今,当面对每一天的发生,自己生起了不好的觉受,我都会问自己:“到底这个发生要我学习些什么?”。当念头这么一转,这个发生就变得有趣起来。既然生命的意义是修行,那么这一定是一堂课,让自己看到。当学习到了,会恍然大悟,然后油然感恩这一个发生,让不圆满的自己又变得圆满一些。

我想这就是法师所讲的:“从偏端而到中正;从狭义而到广博;从孤僻而到涵容”吧!

是的。肯定了生命的意义是修行时,每一个发生不管是顺或逆,都变得很有趣。同时也会觉得佛法不可思议。这一条道路是正确的。

Wednesday, April 10, 2013

美秋《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一杯茶,未品之前已认定它不好喝,就是不会好喝。任何境界皆得接受,没有偏见、主观、先入为主。。。接受后作出最好的安排。

语言文字的缺陷或不能完整的表达真正的含义,而且会有误解。需要一再的解释。
悟者,能从差别相中的局限跳脱出来、悟得共通性。修行,消除框框的局限也就是末那识的染着意尔。
修行原来这么单纯,只是我们想多了,把它弄得神秘了。

修行非神秘,而是自己将修行复杂化了。

美秋《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77-112_心得报告


看完后,脑袋里有很多想法要如何写心得。当坐在电脑前,脑袋一片空白。想法,写出来才是。知道,体验后才是。就这样。
不知道犹如在黑暗里抹黑行走,知道后什么都没做犹如在光明处闭着眼睛行走。呵呵~

拍照,看到什么就拍什么。相机没有想要留下什么,而是我们想留下什么。

只是去做吧!

彩婷《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77-112_心得报告


真心与妄识
日常生活中, 很多时后都没有觉擦到自己在妄识里打转。相信当自己的身心处在比较稳定的频
率,就能展现比较深的反观自照。
心不会因为妄识而不照,反而显现一切相。只要当下不为所染,不去抓它,很快的它就会灭了。
生活中都以镜子做为生命的学习。不管好与不好,每个发生都是让我们有所学习与成长。

要知道如何让心处在比较稳定的频率。

彩婷《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妄识重重, 迷上加迷
触生受 —〉心呈相[想]—〉取拾[行]—〉熏习识种[识/业]-> 五蕴崛起
著相而不能见性 - 从文字的理解好像明白。在生活都学习如何不执著, 但很多时候虽没有很大的情绪反应。但都会对所发生的事情,反观内心的挣扎。这也许是华藏工程在我的心灵起了潜移默化的功能。反观为什么没有聆听,不能欣赏,无法接纳?
之前所提到关于真心与妄识的种种不同,感觉明白真心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不要著相。
最近的发生让我看到原来一直以来都把自己的心框的很紧。就算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也不想看到别人犯错。我与非我间的界限,也只是心里的区隔执著。诸法都是缘起,缘起中就有互动。很高兴看到自己的业,这样才有机会把这个设限打破。看到的当下,感恩的心油然生起,很自然就会以慈悲应对。难得能看到自己的业相,当天就拜了108拜为归零功课。
这次凡夫的我深刻体会到心性能觉照的功能,它所能觉照的包括妄识。从以上看到自我的意识。修行的重点是从消除我见,我慢著手。

能见到自我(自己的业相),才有机会修正,所以是好事。

彩婷《楞严新粹》第2章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_心得报告


[本来清净][无始无明]
[本来清净][无始无明]的关系, 若改成层次的高低,问题就简单多了。
每一天的生活感觉时间不够,很想找个空间让自己清闲一下。
上个月的某个星期六,难得有机会自己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 就看书。
当时内心的空虚感升起, 自己的内心想要往外攀缘。 而醒觉到不管忙与不忙, 内心的空虚无时无刻不在。如果无法念念踏实或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一个方向与目标,就会一直往外攀缘,感觉上让自己觉得会比较充实,但内心其实知道这些都是假相。
[本来清净][无始无明]就是在于个人修行的层次与愿行。

让自己多停下来跟自己做生命约会,不要以忙做为生命的价值。

Thursday, April 4, 2013

皓永 《楞严新粹》第2章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_心得报告


无始无明的我还要相上打转。新年快到,工作量突增,而二老板要赶紧收工,催我要做完手上的其中一份工作。我当时直接的反应是“No, I’m tight”。

二老板:这份工作拖了好久!
我:I’m tight
二老板:下个星期交!
我:I’m tight

二老板似听非听,就这样离开公司的门口去开会。留下了一个无奈的心继续苦闷。过后,我尝试和我的直属上司和大老板谈对于工作的分配与管理。这件事情让我学习到在技术和对外接洽是需要上司一同去处理,非个人在默默地去经营。尤其对外的接洽更需要在自家达成共识才由上司向外讨论,这才能迅速把事情做好。在一种多变的工作上,有时会忘了应对的方法,被问题缠着。所以,需要继续的做功课和提起疑情。

学习到了就悟了。Partime 佛偶尔迷,偶尔悟。时时保持不知的心,将会有清明的心。

皓永《楞严新粹》第1章 引言_心得报告


这一章,最不明白的是第31页的“既本来清净,为什么又会变成无始无明呢?”我真的搞不懂哪个是性,哪个是相?我对其他的部分没有心得。

通过小组分享再多问所迷思的问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