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7, 2013

薇丽《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果煜法师在这一部分把“本来清净与无始无明”的迷思讲得很清楚。本来清净,指的是心性;无始无明,指的是心相。也就因为无始无明是相,所以可以透过修行来改变。这句话听了,对修行解脱充满希望。

果煜法师将妄识分成五个层次。原来,妄识不是只有著相而不见性这么简单而已。从著相不见性,到能所区分,到认为四大六根的生命体为“能了别”者,到认定“我”为“能了别”者,到受想行识触受爱取有,一层一层的缩小,设下框框。《心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修行,要见性,要反以上层次而行。

法师说到修道关键在于从见性而消除我见我慢。我见分为分别我见与俱生我见。见道时,就消除分别我见;而修道时,在降伏俱生我见。怎样做?《八识规矩颂》云:­­­­­­“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先从建立正知见,从见性破除分别我见(第六识),在从六根启修,消除俱生我见(第七识),就能转识成智。

如是如是

薇丽《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77-112_心得报告


这一章上半部剖析从中观与楞严经以性相来辨别真心与妄识、真心为何、妄识为何及心在何处。

见性而不著相为真心。
心随着相而分别取舍,即为妄识。
以性不离相,而相不离性故,即“真心不离妄识,也妄识不离真心。”

学习认识及辨别性与相是从六祖坛经开始。一直以来所认知的“性”是佛性或空性。这次看到更深入的是性可以分成法性与心性。法性指的是真空,是指无情的空性;而心性是因能了别故,能起妙有。在菩萨道的修行,必须觉悟真空与妙有。法性与心性又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因心性能了别,故能透过相中见法性;而又因看见法性,才能够昭见心性的存在。性与相是一体的,我们可以辨别认知,却无法绝对区隔。真心与妄识也是如此,而关键点只是在于“见性、不见性”与“著相、不著相”。

佛陀问阿难,心在何处?读完七番破处后,果煜法师写道:有处皆相也,云何为真心?我当下问自己,心在哪里?脑海出现海云继梦在解心里的一句话:生命总体的存在。真心,不是实在可用手触摸、可用眼睛看见、用耳朵听见的东西。真心,不在任何一个地方。它,只是一个存在。真的很美!我想,如果没有海云继梦的解心让我学习感受生命本质的存在,也没有六祖坛经性相的辨别认知为基础,今天就不能理解果煜法师的这番话。正知建立起来,接着就是正见的部分了。体验!


无论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真心都是不够,直接证入才是。

宝宝《楞严新粹》第3章 真心与妄识PG113-134_心得报告


凡夫:著相而不见性,称为无始无明。凡夫不觉悟在诸相的变化中,本有昭昭不动的心性在
圣者:见性,悟得诸法的共通性

文字的表达是明白的但要实践是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自我的作祟。事情的发生都是我们内心的反映。如果没有开悟,我们的认为,认知。。。。。一切的辩解都是虚妄的。

修行很好,但为什么还停留在此而不搭上修行的列车呢?这个问题时不时会在内心出现。我的生命缺了什么?我在寻找什么?从小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世界?来这里做什么?虽然没有人可以告知,但内心总觉得是有些事要做的,要完成的。至于是什么事?不知。至今,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做或对什么特别有兴趣。曾经对某事很热忱但后来也因种种的发生而觉得失望所以觉得努力做事不代表会成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尽力之后就要坦然接受结果的好坏。

书看了再看,似乎明白,似乎不明白。 还看不清实相,我到底可以怎么做才能见性?目前能做的唯有回到功课上去用功。

接受真实的我之后,就会有正确的操作。